【医者仁心 锦旗寄情】手法巧治耳石症,患者解眩晕困扰

前几日,患者宋奶奶来到我院,她面色憔悴,一直说自己头晕、恶心想吐,一动就天旋地转,而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基本的生活。我院神经内科张林利医生接诊后,通过查体及辅助检查,诊断宋奶奶为“耳石症”,经一系列专业手法复位后宋奶奶的症状迅速缓解。
“我现在再也没有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的感觉了,张医生的医术太厉害了,之前也因为别的病来找张医生看过,效果都特别好,必须要点赞!”宋奶奶送锦旗时感动地说。

接到锦旗,张林利医生说道:“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科室的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患者,没有什么特别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继续用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帮助更多的患者。”
这一面锦旗,代表了病人对我们的认可,也督促我们继续努力前行,除病人之病痛,排病患之烦恼。绍兴袍江医院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会一如既往关爱患者、服务患者,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耳石症科普小知识


头一动就晕是典型症状

耳朵有两大功能:听觉和平衡。在内耳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上有一层耳石膜,上面附有一种专门感知重心和速度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即耳石。
一旦这些石头脱落,掉到旁边的半规管里,头位改变时,耳石就会因重力作用在半规管内滚动,产生加速度,出现眩晕。

当我们保持头部静止,耳石随重力掉到最低处便不再滑动,眩晕就会消失。这就是耳石症,也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导致的晕,可以从4个方面鉴别:
1、良性,即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头晕恶心的过程很痛苦,外出有跌倒风险;
2、阵发性,即每次发作持续几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
3、位置性,即头一动就晕,比如早晨起床、半夜翻身、躺下的一瞬间、抬头、低头时出现头晕,而头部静止时眩晕消失;
4、眩晕,即晕的感觉往往是天旋地转,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走不成路。

太劳累、年龄增长是主因

耳石症与年龄增大、疲劳、熬夜、免疫状态等都有关,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更易发生耳石症:
1

年龄较大
耳石症发病高峰一般在40~60岁之间,与该年龄段人群前庭慢性缺血有关。
2

过度疲劳
压力大、睡眠不好、过度疲劳等情况,都会造成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从而诱发耳石症。对年轻人来说,耳石症的首要原因往往就是过度疲劳。
3

女性
体质较弱的人、女性也属于高危人群。女性患耳石症多于男性(比例接近1.6~2比1)。
4

骨质疏松患者
由于耳石内含碳酸钙结晶,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局部结构的变化会增加耳石症的风险。
5

其他疾病
如梅尼埃病、中耳炎等,可能会导致半规管缺血损伤,诱发耳石脱落。


张林利副主任医师
简介:绍兴袍江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诊疗组组长,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本科学历。曾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进修,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急、慢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等多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和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全天
作者|内科一 王凯利
整理编发|宣教科
本微信号致力于医学、保健等的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