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又到了吃螃蟹的时节,你get吃蟹的正确姿势了吗?
秋风响,蟹脚痒。 一到金秋十月,餐桌上就会摆上美味的螃蟹,清蒸、爆炒、盐焗、香辣……金灿灿的蟹黄、饱满的蟹肉。让人一看就是流口水的节奏。螃蟹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 但吃螃蟹,有讲究!
吃蟹季,小编教你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吃货?
吃螃蟹有哪些好处? 螃蟹是秋季美食,《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螃蟹具有“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等功效。 壹 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多半以优质蛋白为主,而这些优质蛋白质中还含有氨基酸,可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具有抗感染的功效。手术后或受伤人群可以适量多吃螃蟹。 贰 解毒功效 螃蟹能够为机体补充丰富的精氨酸,精氨酸能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解毒工作,适量吃蟹可促进肌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以多吃些蟹肉。 叁 预防肿瘤 蟹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最高。这2种维生素可以保护粘膜上皮组织,软化血管和抗衰老。螃蟹中还含有大量的硒,每100克的螃蟹中硒的含量高达56.7微克。含硒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起到一定的预防肿瘤、抗癌功效。 肆 补钙 螃蟹含有丰富的钙质,适当食用螃蟹补充钙质,在预防儿童佝偻病,以及防治成年人骨质疏松、腰膝酸软和腰腿疼痛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哪些人要少吃螃蟹呢? ①体质偏弱、脾胃功能较差者 螃蟹偏寒性食物,且蛋白质丰富,进食蛋白质过量,而蛋白酶分泌不足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就可能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②过敏体质、易长湿疹者 对虾蟹等海鲜过敏的人忌吃螃蟹,容易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伴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荨麻疹或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若已患有湿疹等皮肤疾病,会加重病情。 ③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和胆道疾病患者 血脂高、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关,螃蟹中胆固醇的含量很高,吃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④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 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会导致尿酸增高,加重痛风病情。因此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宜吃螃蟹;处于痛风慢性期的患者和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应少吃。 ⑤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孕妇不利。 吃螃蟹的6种禁忌 ①生蟹不要吃 河(湖)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所以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有些人因为没将蟹洗刷干净,蒸煮熟透,或因生吃醉蟹或腌蟹,把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吃到肚子里,最后导致生病。 ②死蟹不宜吃 河蟹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新鲜活蟹的外壳呈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白洁。而垂死的蟹外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 ③高温蒸熟,现吃不存放 螃蟹需在100℃以上的高温下持续蒸煮20~30分钟后方可彻底杀灭体内微生物。若吃不完,剩下的蟹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④蟹不要乱嚼一气 吃蟹时,在开盖后要注意四个清除:蟹腮、蟹肠、蟹心、蟹胃,这些部位是螃蟹过滤和代谢废物的器官,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 ⑤不宜吃太多 螃蟹虽好,但不宜过量食用。因为螃蟹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容易导致人体消化不良、胃肠不适。此外, 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 ⑥不要与茶水、柿子、梨同食 1.茶叶富含单宁酸与富含丰富蛋白质的螃蟹搭配会产生凝结作用,影响肠道吸收,使肠道蠕动变慢,甚至造成便秘。 2.柿子富含鞣酸与蛋白质搭配会影响肠道吸收,阻碍肠胃运动,造成消化不良。 3.梨性寒,两者都属寒性食物,寒性过甚会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 温馨提示 食用螃蟹需搭配暖胃之物,比如姜末、食醋、黄酒,这与历来中医认为螃蟹性寒有关。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认为黄酒和螃蟹同吃是绝妙的搭配。蟹虽然鲜美,但是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而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因此历来被认为是食蟹时去除寒气的最佳选择。 来源:健康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