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粽情端午 食粽有秘笈
它来啦,它来啦!它坐着龙舟划来啦!
一年端午浓情至,又到粽叶飘香时,粽子是我国端午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如何在尊享美味与营养健康之间寻求平衡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食粽秘笈”,让咱们心中有数吃粽子!
粽子有哪些营养特点呢?
众所周知,粽子主食材是糯米,糯米属谷物类,位于平衡膳食宝塔最底层,富含高质量的淀粉质和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等营养成分。但是糯米含蛋白质较少,缺乏维生素A类,类似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并且粽子有四大营养短板:膳食纤维含量少;蛋白质不平衡;升血糖较快;凉食不好消化。
如何营养健康吃粽子呢?
01
替换主食,不可多吃,粽子热量偏高,糯米黏度大,一个中等大小的粽子热量至少有300千卡,比一碗米饭还要多。建议大家吃粽子时适量减少主食,避免热量超标。每次也不多吃,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
02
趁热吃易消化,糯米放凉后会增加消化难度,所以对肠胃虚弱、经常消化不良的人来说,最好吃新鲜制作的热粽子。
03
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那么中午肠胃道“战斗力”最强,午餐吃为宜。不建议晚餐吃,晚上肠蠕动开始减慢,消化液分泌随着减少,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便秘。
04
搭配蔬果水果,可配3份蔬菜及2份水果,即约3碗半熟蔬菜、2个拳头大小的低糖水果,来保证摄入足够膳食纤维,达到营养均衡。
05
配茶促消化,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等物质可促进消化道松弛,吃粽子时配上一盏茶,可以帮助吞咽和消化,缓解肠胃不适,还解油腻。
06
勤做有氧运动,粽子实在爱吃就吃吧,不妨饭后多做运动,骑单车、快走、跳绳、游泳等,做到吃动平衡,“慧”吃“慧”动。
哪些人群需要慎吃粽子呢?
01
糖尿病患者:糯米中支链淀粉的含量高,升血糖较快,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杂粮占主要成分的杂粮粽。尤其是中老年人士,也可适当服用鱼油补充剂,有助心血管健康。
02
肥胖和心血管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特别不要选择肉粽,可适量食用些杂粮粽。
03
胃肠道疾病患者:粽子粘性高不易消化,易引起胃酸过多、腹胀等消化不良;且煮熟后会产生一种胶性物质,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可适量选择杂粮粽,充分加热食用,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助消化,改善偶发性便秘或腹泻症状。
04
老人和儿童:老人和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过量进食,易造成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温馨提示
吃粽食不过多,合理蔬菜水果。
趁热进食少油少糖,添加杂粮更健康。
健康饮食、美味分享,可别忽视营养健康!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幸福!
科普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