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科普|胫腓骨骨折相关知识要点
胫骨是小腿部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主要供小腿肌肉附着,承担约 1/6 体重,两者通过上下胫腓关节和骨间膜成一体。胫腓骨骨折即常说的小腿骨折,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17%,是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多为重物撞击、车轮辗扎等直接暴力损伤,或在高处坠落后足着地,身体发生扭转所致。
典型表现为患肢局部疼痛、肿胀,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可有反常活动和明显畸形。
什么原因会使胫腓骨骨折呢?
直接暴力
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或车轮碾轧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的外前侧。骨折线多呈横断形或短斜行。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性骨折。因胫骨前面位于皮下,所以骨折端穿破皮肤的可能极大,肌肉被挫伤的机会较多。
间接暴力
由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或滑倒等所致的骨折,特点是骨折线多呈斜行或螺旋形。
胫腓骨骨折术后的锻炼要点
术后24小时:开始指导患肢踝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收缩10秒,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侧20~30次/组,2~3次/天。
健侧可练习直腿抬高,抬高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止3~5秒,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
早期(1-2周):患肢15~20次/组,健侧20~30次/组,2~3次/天。要注意防止过度活动或剧烈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稳定骨折。
中期(3-5周):逐渐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时间,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在床上患肢不负重活动,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利用牵引床以进行上臂活动锻炼,训练臂力,以便下地时用拐。注意循序渐进训练。
后期(6-8周):可用双拐开始扶助行走,从足趾着地开始负重,逐渐增加负重最后完全负重。此过程应逐渐进行。
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以及足部各关节的活动,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以防发生骨不连。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或疼痛为宜。
作者 | 骨科 蒋培菁
整理编发 | 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