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变“巨石”真相来了......
作者:绍兴袍江医院
发布时间:2022-11-19 15:18:00
什么原因会引起胃柿石症呢? 胃柿石症,是因进食大量皮柿子或未成熟的柿子,在胃内积聚形成固体性的团状,成为柿胃石。 胃柿石症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型为在食用大量柿子半个小时后即出现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坠胀感、呕吐恶心等,呕吐物内含有碎柿块为其特点。 慢性型为病程超过六个月,逐渐加重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烧心,较大的胃石可以在腹部触摸到包块。 胃柿石较大时,在胃内不能自行排出,长期与胃黏膜接触摩擦,易引起幽门梗阻、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贫血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起肠石性梗阻,甚至并发胃癌。 消化内科医生提醒大家:即使柿子浑身是宝,但在食用时要节制,以免“胃柿石症”找上您!如若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正确吃柿子不会导致胃柿石的形成 1.空腹、饮酒后不可食用柿子:因空腹或饮酒后状态下,胃酸分泌量会增多,柿子中的鞣酸更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胃柿石。 2.食用柿子时不可过量:少量食用,就算形成胃柿石,也因体积小而自行排出体外。如果大量食用,可形成巨大胃柿石,且不能自行排出,还会产生较大危害。 3.不可与高蛋白的食物同食:因为柿子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其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容易凝固成块形成结石。因此不可与高蛋白食物(如蟹、鱼、虾、牛奶、鸡蛋)同食。 4.胃肠道动力差、胃排空延迟的老年人及小孩、糖尿病患者、贫血患者、有胃肠道疾病及手术史的患者不宜多吃,适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