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世界高血压日】守护健康,共抗高血压



2024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我们应该坚持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患病率在逐年升高的同时,患病群体也日渐趋于年轻化。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达2.45亿,患病率高达27.5%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我们应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胀、耳鸣、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同时,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8%,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血压标准数值已从120/80mmHg变成130/85mmHg,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收缩压在13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85~89mmHg之间,只要血压能够控制在标准之内,就能判定为标准的血压数值。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的,不是凭感觉出来的。第一,没有不适感觉,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虽然有些患者血压升高,但患病时久,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溢血,才有“感觉”。第二,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第三,改善症状的药,不能代替降压药。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时习惯使用止疼止晕药,这代替不了降压药。
一些患者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担心用得早会导致停不了药。这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血压及早控制,更早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有些患者认为血压≤140/90 mmHg就算正常了。其实即便血压140/90 mmHg以下,发生脑梗、脑出血、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依然随血压的升高而增高。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控制,如果用药不规律,可能会产生血药浓度,降压药不规律服用会引起血压反复波动,也就是发生血压明显升高和正常血压反复交替的现象。
高血压病治疗的首要是血压控制,除了药物降压治疗外,治疗也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调整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的升血压作用,每日应摄入钠盐数要少于6克。
(2)限制总热量,尤其是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
(3)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进而分泌过多胰岛素,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
(4)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纤维素、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证奶类或乳制品的摄入,每日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
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
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0公斤,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因为一是容易反弹,二是摄取的热量过低会有损健康,尤其是极端控制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140万。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大改善。

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步行速度:每分钟120步左右,运动中的心率等于170-年龄。

※力量练习:建议高血压病人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两次练习间隔48小时以上,生活中的推、拉、拽、举、压等动作都是力量练习的方式。
※柔韧性练习: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综合功能练习:包括太极、瑜伽以及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高血压控制和促进健康。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做些家务,步行购物等活动,使每天活动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0000步。
※运动的适宜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睡眠差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无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夜间血压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
1、血压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校准,至少每年1次,可在购买处或就医处寻求帮助,进行校准。
2、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时,测量血压的一般条件和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大致相似,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血压。
3、测量血压时,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同一水平,两腿放松、落地。
4、家庭血压监测,应每日早上、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2~3次,间隔1分钟。
5、早上血压测量应在起床后1小时内进行,服用降压药物之前、早餐前、剧烈活动前。
6、建议晚间血压测量放在晚饭后、上床睡觉前进行。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本微信号致力于医学、保健等的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