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健康教育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作者:绍兴袍江医院 发布时间:2024-12-02 11:47:00

2024年艾滋病宣传日


——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


2024年12月1日是

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病人及HIV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HIV作用于人体免疫细胞,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并发严重感染和肿瘤。潜伏期短至数月,长达数年。感染初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肌肉酸疼等症状。约两周后症状消失,进入无症状期。此时可伴有全身淋巴结反复肿大。发病期可以出现全身的症状,发热,盗汗,厌食,并逐渐侵袭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可继发肿瘤,严重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

艾滋病危害大、死亡率高,不可治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需终身规律服药,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艾滋病可防可治但不能治愈,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艾滋病的传染性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从染上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很长一段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时没有明显症状,别人也看不出来,但仍然能传染他人。


尤其是在艾滋病病毒刚刚进入人体后的2-12周,血液中因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而不能通过一般的抗体检测发现,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血液传播:人们可能通过输入受污染的血液,皮肤破损部位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或共用受污染的注射针具及其他医疗器械等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 。 


💡 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无保护性交(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进行传播。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即为性接触传播。


💡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途径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的乳汁可与婴儿口腔、咽喉、食道和胃粘膜接触,艾滋病病毒主要经消化道粘膜入侵人体。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


🔸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是: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2、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4、患者需要接受打针(注射)和治疗时,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绝对不能共用注射器;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技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在清理他人血液或为他人处理伤口时,应该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如干净的手绢、一厚叠纸巾)来保护自己的皮肤,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入侵;

7、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8、不要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隐患。


(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病毒的根本措施。

2、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爱是生命的源泉,

预防是健康的关键。

世界艾滋病日,

让我们携手远离艾滋,珍爱生命,

共同守护健康未来。


来源:中国疾控艾防中心、央视新闻

本微信号致力于医学、保健等的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